蔬菜與種植論文3000字長
最新問答
- fenny80231
以下是我農推碩士的兩篇作業,供參考,要單獨寫要花不少功夫的,參考可以,但希望能夠自己思考完成,這才對得起學習。希望對你有幫助,祝健康愉快!
攀枝花設施蔬菜產業發展優劣勢分析
摘 要:攀枝花具有全國少有的獨特光熱,是全國六大蔬菜優勢產業發展區之一,本文旨在分析攀枝花設施蔬菜產業發展的優勢和劣勢,以期為今后發展之借鑒。
關鍵詞:攀枝花 蔬菜產業 優劣勢
1 攀枝花農業氣候條件[1]
攀枝花位于中國西南川滇交界部,金沙江與雅礱江匯合處,東經108°08′-102°15′,北緯26°05′-27°21′。攀枝花以南帶為基帶的島狀式立體氣候著稱。具有夏季長、晝夜溫差大、四季不分明、氣候干燥、降雨高度集中、日照時間長、太陽輻射強、氣候垂直差異顯著,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等特點。據氣象1,年平均氣溫20.5℃左右,年平均日照2500小時左右,無霜期350天左右。最冷月的月平均氣溫10℃以上。最熱月的月平均氣溫26℃左右。年總降水量760在1200毫米之間,降水量高度集中在6~10月,占年降雨量的90%左右。從河谷到高山具有南帶至北溫帶的多種氣候類型。
2 攀枝花設施蔬菜產業發展歷史及現狀[2][3]
1979年以前,攀枝花蔬菜均采用露地種植,自1964年建市至70年代末,空守優越的光熱,全市大量從外地調入蔬菜滿足城鎮消費。1979年,攀枝花開始引進地膜栽培技術栽培蔬菜,蔬菜的上市時間提前1個月左右,產量和質量得到極大提高。80年代,以米易、仁和為重點的早春地膜蔬菜得到快速發展,80年代中期,攀枝花被命名為“南菜北調”基地,蔬菜遠銷“三北”市場。1986年以后,在米易的開始采用中、小拱棚種植蔬菜,蔬菜上市時間再次提前,產量和質量進一步提升。90年代,開始試驗研究大棚種植蔬菜,2000年后開始大力發展,2003年達5000畝,2005年達12000畝,到2013年,全市設施(大棚、中棚、小棚、地膜)蔬菜種植面積19.7萬畝,產量64.6萬噸。其中冬春設施蔬菜種植面積12.4萬畝(其中大棚蔬菜面積6.1萬畝),產量39.5萬噸,產值超過12億元。2000-2006年,大棚材料以竹木居多,2007年以后,經久耐用的水泥立柱、鋼架大棚開始成為主流。大棚設施的利用,攀枝花早春蔬菜的上市時間最早提前到12月,最遲4月底上市,上市時間正處于海南、廣西等熱帶地區和其他產區之間的空檔,產量也達到了極高水平,比露地蔬菜產量增加了2-4倍,產值增加3-6倍,全市大棚蔬菜平均畝產值超過2萬元。如大棚番茄、黃瓜產量高可達3萬斤/畝,最高產值超過7萬元/畝。
經過30多年發展,攀枝花已經形成了以米易縣安寧河流域、鹽邊縣二灘水電站庫區、仁和區大河流域為主的冬春設施蔬菜基地。目前正在加快結構調整步伐,調減小麥等低效作物面積,大力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實施高效節水、水肥一體、綠色防控等措施,增加冬春蔬菜種植面積。
3 攀枝花設施蔬菜產業發展優勢
3.1光熱優勢
四川省攀西地區是全國六大蔬菜產業發展優勢區域之一[4],特別是攀枝花干熱河谷區,由于冬春幾乎無雨,氣候干燥,光照充足,冬春季節氣候溫暖,有“天然溫室”之稱,1月(最冷月)平均氣溫≥10℃,茄果類、瓜類、豆類等喜溫蔬菜可冬春露地生產。采用地膜、小拱棚、中棚、大棚等設施栽培,上市時間提前,產量可大幅提高。
3.2產量、質量優勢
由于光熱豐富,晝夜溫差大,攀枝花蔬菜產出水平遠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如露地栽培的番茄、黃瓜等平均畝產6000公斤以上,大棚種植平均畝產10000公斤以上,最高可達15000公斤/畝。同時由于氣候條件有利于營養物質積累,增進外觀色澤,蔬菜的整體質量好。
3.3季節優勢
攀枝花冬春蔬菜上市時間為上年12月到次年4月底,這個時段全國絕大多數地方都沒有瓜類、豆類、茄果類蔬菜上市,處于市場空檔期,蔬菜產品供不應求,季節優勢明顯。攀枝花蔬菜銷往北方各大城市和周邊成都、重慶、昆明等大中城市。
3.4經濟效益優勢
由于蔬菜產量高、質量好、錯季上市等優勢,攀枝花蔬菜價格多年來一直很好,農民種植蔬菜的經濟效益顯著,農民種植冬春蔬菜平均畝收入超過1萬元,種植大棚蔬菜平均為收入超過2萬元。攀枝花冬春蔬菜基地普遍實行“菜稻<水旱>作”模式,每年蔬菜收獲之后,種植一季水稻,水稻平均單產也排在全國前列,平均畝產800公斤為平常,最高可達1000公斤/畝,達到了“噸糧田,兩萬元”的水平,遠超省上提出的“千斤糧,萬元錢”的發展目標。
3.5生態優勢
攀枝花冬春蔬菜實行“菜稻作”模式,通過水稻的種植,有利于改良土壤,極大地減少了土傳病蟲害的發生,減少農施用量,對保證蔬菜產品質量安全有重要意義。近年來,還大力推廣“畜-菜-稻”和養結合模式,發展循環農業,提高了蔬菜生產質量安全水平,保護生態環境。
4 攀枝花設施蔬菜產業發展劣勢
4.1自然災害
4.1.1低溫凍害
攀枝花每年冬春季節均有不同程度的低溫凍害,對冬春蔬菜生產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正常年份影響較小,僅一些海拔較高、低洼地帶、平地等易沉積冷空氣的地方易受凍害,絕大部分蔬菜基本不受影響。極端年份的低溫會造成極大損失,如大面積霜凍、山頂長時間積雪、罕見冬春陰雨、河谷降雪等。如1983年全市罕見的普降大雪、2000年大面積低溫霜凍、2013年12月-2014年2月連續5次低溫、雨、雪、霜,造成了包括蔬菜在內的農作物大面積受災。
4.1.2干旱
攀枝花每年11月至次年6月長達半年多的干旱,對一些缺水區域的蔬菜生產造成了影響。同時也蔬菜生產規模的擴大。
4.2基礎設施制約
4.2.1交通
盡管攀枝花近年航空、鐵路、高速公路等交通得到了很大改善,但蔬菜產品不管是運往北方,還是運往成都、重慶、昆明銷,運輸距離較遠,運輸費用占了銷成本的大頭。
4.2.2水利
由于每年干旱的時間長,很多區域缺水嚴重,水利設施建設滯后,影響了蔬菜產業的壯大發展。
4.2.3運銷設施滯后
盡管近年已經建設了一些氣調庫、冷庫、制冰廠等基礎設施,但攀枝花蔬菜運銷環節的冷鏈建設總體滯后,預冷、冷鏈運輸等不能做到無縫連接,不能有效減少蔬菜運輸途中消耗,延長貨架壽命。同時,蔬菜市場建設、價格信息和產銷信息平臺建設等也滯后,使蔬菜交易在便捷性、信息及時性等方面落后與山東、海南等蔬菜主產區。
4.3山地環境制約設施農業發展。
由于攀枝花地處山區,設施蔬菜,特別是大棚蔬菜要發展,必須得對破碎、零散的山地進行整理,通過山、水、田、路綜合整理,建成標準化的農田,才能發展標準化的設施蔬菜產業。而高標準農田建設對農民來說是一項很大的投入。如米易縣白馬鎮一畝高標準農田(統一標準的尺度的田型、節水設施、水泥立柱鋼架大棚、棚膜等)農民需要投入超過2萬元(不包括在田型調整、節水設施、鋼架大棚方面給農民的3000多元補貼和農民土地之外的水利、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投入)。
5 攀枝花設施蔬菜產業發展展望
5.1大力發展設施農業
冬春設施蔬菜是攀枝花河谷區農民增收致富的一項支柱產業,盡管投入大,但產出高,農民發展生產的積極性高。今后,攀枝花設施蔬菜產業是一項重點發展產業,預計到2020年,冬春設施蔬菜面積將超過20萬畝。
5.2加強調整品種結構
目前,攀枝花冬春蔬菜種植的品種仍然是傳統的大宗品種,今后需要加強品種結構調整,引進發展更多新奇、珍稀的蔬菜品種,改善品種結構,以進一步提高蔬菜種植的經濟效益。
5.3推進標準化生產
隨著攀枝花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的推進,蔬菜產業的發展方是走標準化、機械化之路,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推廣適宜山區的中小型農機具,逐步實現生產的自動化、省力化,提高蔬菜產業的發展水平。
——————————————————————————
農業標準在園藝植物上的應用—以攀枝花設施蔬菜為例
摘 要:標準化是現代農業得以實現的重要基礎,本文以攀枝花設施蔬菜為例,簡述標準在園藝植物上的應用。
關鍵詞:園藝植物 標準 應用
標準化是指在經濟、技術、科學和管理等社會實踐中,對重復性的事物和概念,通過制訂、發布和實施標準達到統一,以獲得最佳秩序和社會效益。園藝植物生產標準化是以獲得園藝植物的最佳生產經營方式和經濟效益為目標,對園藝生產經營活動范圍內的重復性事物和概念,以制定和實施標準,以及貫徹實施相關的、行業、地方標準等為主要內容的過程。
近年來,攀枝花大力推進早春設施蔬菜標準化生產,制訂并推廣土地標準化整理、設施配套、溫室栽培、水旱作、水肥一體、冷鏈保鮮運輸等標準化措施,使攀枝花蔬菜產業發生了質的飛躍,產量、質量、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大幅增加,質量安全水平整體提高,初步實現了“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生產。
1標準化實施前的攀枝花蔬菜生產
1.1土地
由于攀枝花地處山地,地形破碎,農用土地細碎化嚴重,多數情況下,土地呈零散分布,地塊形狀不規則,面積大小不一。
1.2施肥
人工施肥,有土施、淋施等方式,耗時、費力,勞動力投入成本大,效率低。
1.3灌水
灌水方式有挑水澆灌,有大水漫灌,水用量大,浪費水源,人力投入大,效率低。
1.4植保
采用手動或機動方式病蟲害,病蟲種類多,散布廣,傳播快,農量大,費時、費力、費錢、不安全。
1.5保溫防凍
有草棚、地膜、小棚、中棚等,不統一,不規則,不利于機械等作,技術無法統一。
1.6采摘
隨意采摘,不分級,不保護,不包裝,產品外觀質量差,損耗大。
1.7運輸銷
自己運到市場銷,不包裝,不預冷,不分級,運輸損耗大,銷價不高。
2實施標準化之后的攀枝花蔬菜生產
1.1土地
把農民分散、細碎、大小不一、形狀不規則的田地集中起來,統一成片整理,通過田型調整,建成高標準農田,使所有農田長、寬標準一致,然后再分給農民,解決了土地細碎化問題,有利于使用統一的材料建設溫室大棚、節水設施等。
1.2施肥、灌水、施
在建設高標準農田時,配套建設了溝渠、田間道路等外圍設施,建設了蓄水池、過濾池,在田間地膜下鋪設滴灌設施,灌水時,把農、肥料和水一起灌進土壤里。達到了省時、省工、省力、節本的目的。
2.3植保
采用大棚栽培和水旱作后,病蟲害大大減少,了病蟲害的傳播范圍,減少了農使用,減少勞動力投入,采用蟲燈、黃板、性誘劑等誘病蟲,合質量安全水平得到大大提高。
2.4保溫防凍
統一采用了規格一致的水泥立柱、鋼架和棚膜,使水泥立柱、鋼架、棚膜成為了溫室大棚的標準“配件”,可以批量工廠化生產,可以隨時替換損壞部分,使“配件”生產成本大大降低,溫室大棚的建設成本也整體下降。
提高了保溫能力,保溫效果好,蔬菜產量高、質量好,效益提高。
小型農用機械能夠在棚內作業,減少了依靠人工耕地的投入。
蔬菜成熟上市時間提前15-20天,搶占了時間優勢,銷價格高,經濟效益顯著提高。
2.5采收、運輸、銷
按照采收標準、分級標準,適時采收、分級、包裝,進入氣調庫、冷庫進行預冷、保鮮,使用冷藏車、冰瓶等進行運輸途中保溫,減少中間損失。
2.6經濟效益大幅提高
標準化蔬菜生產的推廣,施肥、施、灌水等環節的人力、財力、物力投入降低30-50%。早春蔬菜的上市時間最早提前到12月,最遲4月底上市,上市時間正處于海南、廣西等熱帶地區和其他產區之間的空檔,產量也達到了極高水平,比露地蔬菜產量增加了2-4倍,產值增加3-6倍,全市大棚蔬菜平均畝產值超過2萬元。如大棚番茄、黃瓜產量高可達3萬斤/畝,最高產值超過7萬元/畝。瀏覽 150贊 74時間 2023-04-01